
鹽寮漁民仍以傳統人力推船筏出海
前二次興建船澳 都因事先沒有做水工模型實驗及漂砂淤積 導致無法完成 形同廢港
記者陳奕嶙/花蓮報導
東海岸的鹽寮船澳前興建沈箱式堤防失敗,迄今漁民仍用傳統方式以人力推船筏出海,非常不便,縣府漁牧科計畫向漁業署爭取經費來改善,讓船筏順利進出海。
花蓮縣一百多公里的海岸線中,位於花蓮港和石梯港之間的鹽寮有地利之便,海域多為岩礁,有豐富的底棲性魚類資源,因此漁民多次爭取興建方便塑膠管伐進出海的漁業設施。
在此之前,漁民是以人工推管筏出海,上岸則以絞車拖上來,而且遇到風浪大時,就無法出海,不僅危險而且不方便,出海捕魚的時間也受到限制。
經過多年的爭取,當時的省政府決定興建船澳,管筏可以直接利用碼頭停靠,不用冒著大風浪的危險進出海,出海作業的時間也增加了,不僅方便本地漁民,其他地區的漁民、船筏也有個休息站。
但是興建鹽寮船澳,事先沒有做水工模型實驗,因此在完成第一期的北防波堤工程後,海象發生了變化,花蓮溪南下的漂砂淤積防波堤北端,南端的海域發生掏刷,以致第二期東防...